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手機讓我們的社交生活變成了什麼樣子

手機讓我們的社交生活變成了什麼樣子

滿街皆是低頭族,遍地可見手機控,人人都是拇指黨。這就是智能手機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。

手機裡的社交,手機裡的男朋友,手機裡的生活,手機裡的驕傲。我們那豐富多彩的生活似乎只有在手機上才能享有,似乎只有在朋友圈裡才能看到。手機已經給我們架構了另一個世界。

我們依賴移動設備,已經到什麼程度了呢?

說句誇張的,成瘋成魔。

說句客觀的,成癮成癖。

滿街皆是低頭族,遍地可見手機控,人人都是拇指黨。偉哥藥吧 威而剛 犀利士 必利勁 必利吉 樂威壯西地那非 他達拉非 伐地那非 阿瓦那非 達泊西汀



我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時期,看到人們迷戀一種東西,到了這種欲罷不能的程度。

開會、走路、逛街、聚會、吃飯、拉屎、唱歌、睡覺、求婚、接吻……手機都在手中,長成了第六指。

但這些,都是普通級玩家。還有骨灰級大神,何止頭可斷、血可流、手機不能丟,簡直是用生命玩手機。

騎摩托車,一手握車把,一手摁屏幕。

被車撞了,先掏手機,自拍慘狀,發朋友圈,啊,我被車撞了。

去年12月,某逃犯通過搖一搖,加了一女警為好友, 25日,這傢伙花樣作死,定位發朋友圈,立馬被抓。

不再枚舉。總而言之,一些寓言類作品,比如《楚門的世界》,比如《美麗新世界》,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。

赫胥黎的話也不再遙遠,“我們將毀於我們所熱愛的”。

手機帶來的干擾,我們都有所體會。但沒辦法,誰都放不下來。

一句反雞湯是這麼說的:放下手機,去陽光裡走走,讀幾頁自己喜歡的書,和親人聊聊天,和朋友聚聚會。這樣一天下來,你就會發現,還是玩手機有意思。

那麼問題來了,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手機?

以前參加過許多聚會,朋友的朋友,朋友的朋友的朋友,以及N次方後的朋友,齊聚一堂,看似熱熱鬧鬧,但除了一兩個熟面孔,誰都不認識誰。

padty成了一場表演,尷尬與不適就會產生。

這時,我們就需要一種東西,來分散這種不安。

而手機就是轉移注意的最好工具。

等到彼此介紹完,客套寒暄後,紛紛掏出手機,拍照發朋友圈,然後一邊觀察四周,一邊回复微信評論。

米蘭昆德拉說,生活在別處。

我們現在就是。

身在此,心在彼。

人在燈紅酒綠中,心在APP深處。

在手機時代,聚會是一群人的獨處。

獨處是一個人的聚會。

因為,你可以手機裡,隨時找到一堆人與事,陪自己嗨爆爽斃樂翻天。

我們喜歡可控的世界,不喜歡脫離控制的生活。

相比於復雜的世界,多變的人際關係,手機是最聽話的小乖乖。

在這個掌上王國,你可以扮演自己最想扮演的人:

你可以編輯語言,修改圖片,呈現完美est的狀態;

你可以篩選APP;

你可以關註一個人,或取關一個人;

你可以隨時與N個人聊天,在N種語言風格間切換,忽而御姐,忽而蘿莉,忽而變態狂;

你可以選擇由什麼東西來取悅自己:真人秀,淘寶,還是“週衝的影像聲色” ……就像王,今夜由誰侍寢,翻牌權全在我手中。

我們迷戀這種主子般的控制感,彷彿坐擁天下,群臣聽命,隻手便可翻雲覆雨。

因此,手機帶給我們便捷,同時,它也帶給我們幻覺:

1)我們能看到全世界,並擁有全世界。

2)我們總是被關注。

3)我們永遠不必獨處。

但這都是自欺欺人。

我們從不曾擁有世界,也不曾被萬眾追隨,而獨處,是每個人一生都要做的事。

因此,手機最先改變的,是人與人的關係,進而改變生活方式,最後,改變了人:在枝繁葉茂的關係裡,我們再也學不會獨處。

一個學不會獨處的人,只會愈加孤單。威而剛 美國黑金 日本藤素 保羅v8 P-Force Fort Silditop Femalegra Vimax增大丸

美國保羅v8

因為,你找不到自己,無法成為真實的存在,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鏈接。

生活是疼的,是有重量的,是隨時帶著自省的。

那些輕飄飄的手機碎片,不是生活。

因為它們與我們無關,而與我們有關的,又真假難辨。它可能經過千百次的修改與潤色,make everything seem perfect。
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